Social Media

HOME > News Room > Communication > Social Media
上海大学MBA:将国际化思维融入本土化实践

2.jpg

2004年上海大学MBA中心成立,自成立之后,上海大学MBA的办学理念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培养全面发展,可相信与可共事的Global Local人才”,这些理念则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如商业技能课程、做人做事课程等。

上海大学MBA项目比较注重国际化视野,而且主要项目是全英文授课。在考核考生的时候,据上海大学MBA中心副主任许嘉老师介绍:语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不完全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国际化的思维,这可能会更重要一些。也有很多学生,他们可能在入学的时候,英语讲得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他其实是有比较开放的思维,他愿意接受很多新的事物,愿意去做交流和沟通。所以,他可以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跟当地的人去交流,去处理问题,也能够相处得非常愉快,把事情做得非常好。这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说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把英文讲得很好,那就是我们讲的Global  Local,不只是这样子。”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新浪网商学院[微博]频道为您带来的2015年高端访谈系列节目。今天做客我们新浪访谈间的是来自上海大学MBA中心副主任许嘉老师,欢迎您许老师,先跟网友打声招呼。

许嘉: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来自于上海大学MBA中心的许嘉。

主持人:许老师,我们都知道上海大学的MBA项目是2004年开始的,到现在发展已经有11年的时间了。我们的办学理念和特色,跟其它的一些MBA项目有哪些不同?

许嘉:确实上海大学MBA中心是从2004年开始的,我们的办学理念从04年开始就一直没有改变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可相信与可共事的Global Local人才”。这个理念当中其实包含了三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全面发展。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发展里面既包括了管理学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但同时我们非常强调对于MBA学生的做人和做事的培养,这是我们很重要的特色之一。第二个特色,Global  Local。我们2004年开始做的就是全英文的MBA项目。Global  Local当然其实已经不单纯是英语教学这么简单了,现在语言只是作为一个工具了。所以,它其实更多是怎么样学习了解一种国际化的思维,但同时又能够把它运用到本土的实践当中去。所以,这就是我们讲的Global  Local的特色。第三,可相信与可共事。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老师也好或者是校友也好,他们发现其实MBA最重要培养的是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第一,当然他们需要能够实践的学生,你理论学得再好,但是要能够解决实际的问题。第二,他们希望MBA学生不仅是一个能力很强、素质很过硬的人,同时他要能够跟其他的人去合作和共事。这也就是我们讲的第三个特色,培养可相信与可共事,我们叫“知智人才”。他把学校当中学到的知道,把他个人过去的十几年、几十年的经验转化为工作、生活、实践的智慧。所以,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主持人:其实像您说的可相信与可共事,它应该算是上海大学MBA项目的一个价值观。这样的一个价值观,我们怎么样通过课程或者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来传递给学生呢?

许嘉:其实针对这个理念,我们的三个特色,我们是有具体的十个工具,帮助我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的。这些工具当中我简单列举几个,比如说第一个,我们是有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课程结构。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MBA项目,主要都有三大块课程,这三大块课程:第一,商业技能课程。这个里面就有管理的一些基础课程,相信基本上每个MBA学校都有,不同的只是它的师资或者是它的授课方式或者内容侧重不同。

另外还有50%是我们的特色课程,我们叫做人与做事的课程。首先,在做人的课程里,我们有一块叫做领导力和软技能的课程。在这个课程模块里,包含了比如像领导力课程,比如像软技能,怎么样提升你的演讲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这方面的一些能力,包括时间管理等等。这些软性的技能对MBA的学生,当他在职业发展或者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对他长远的发展可能更加有影响和有意义的软性的实力。还有另外比如说像是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伦理。这些内容都会涵盖在我们的做人板块的课程里。

我们有很多企业老师,当他们想要去挑选或者招聘企业当中管理者的时候,他们也特别提到了,对于人的重要,他们看重做人的内容。这是我们第二块课程。

第三块课程是做事。做事的课程其实就是把他们学到的这些基础的商业管理知识,跟商业实践相结合。在这一块课程里,我们就有非常多的来自于企业真实的实践项目。比如说我们有商业计划书课程、商业咨询和诊断课程。比如像商业计划书累计已经有近200个商业计划书的项目,商业咨询与诊断也有近一百个来自于企业提供的这些项目,让我们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通过行动学习的方式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另外,比如像海外商业学习之旅,我们已经举办了十年时间。每年学生可以有3次左右的机会去到国际的城市里。听上去好象是一个旅游,但实际上它是我们一个学分的课程,学生需要在出发之前就做一些功课,在整个一到两周的学习过程里,他们会去参访当地的企业、机构、学校,了解他们成功的商业模式、运作经验,跟他们企业的高管做交流,了解和学习他们的经验也好、模式也好,或者是文化也好,然后再思考怎么样把这些好的东西能够带回到或者是结合到他们自己的实际工作当中去。

主持人:您刚才也提到我们的MBA项目比较注重国际化视野,而且我们是全英文授课。我们在选拔MBA学员的时候,是不是会特别看重他的海外背景,或者是他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呢?

许嘉:因为我们主要是全英文项目,确实在考核考生的时候,语言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不完全是。因为我们发现很多时候语言只是一个工具,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国际化的思维,这可能会更重要一些。也有很多学生,他们可能在入学的时候,英语讲得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他其实是有比较开放的思维,他愿意接受很多新的事物,愿意去做交流和沟通。所以,他可以去世界的任何地方跟当地的人去交流,去处理问题,也能够相处得非常愉快,把事情做得非常好。这是我们更加看重的一种能力,而不仅仅是说外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能够把英文讲得很好,那就是我们讲的Global  Local,不只是这样子。

另外,其实在国际发展上面,因为我们已经进入到我们的MBA发展的第二个十年。我们在第二个十年里,其实是有我们发展的目标和愿景,当中就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第一点就是走进世界。我们其实过去十年国际化一直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这个国际化就是给包括我们的学生和校友提供360度的国际学习的平台。这360度包括了比如说第一个,他们可以每年有机会走出去,通过海外学习之旅的方式,一到两周去探访不同的城市和企业。这是一种方式。超过60%的学生和校友,过去曾经参与国海外学习之旅的课程。第二,我们每一个学期都可以通过海外交换的方式到我们超过20个海外合作的学校去做交流,其实学费是互免的,他们有3个月到6个月左右的时间,可以跟海外的这些学生一起去上课,感受当地的文化和生活,这是第二种。第三种,我们有海外学位进修。当他在上海大学MBA完成第一年学位的学习之后,他可以去到海外我们的合作学校,完成当地的课程,包括论文之后,他可以拿到包括上海大学的学位和对方学校的学位。其中一个合作的学校就包括瑞典的乌布萨拉大学,乌布萨拉大学可能有些学生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它其实是有“北欧剑桥”之称,超过500年历史,而且出过8位诺贝尔奖得主。不管在历史来讲,在学术界来讲,或者是在商业社会来讲,都是比较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学校。

除此之外,因为现在有很多part  time的学生,他们都是有工作的学生,他们怎么实现走出去呢?一种方式,可以以一到两周海外学习之旅的方式,体验海外的学习。另外一种,每个学期也有大概10%—15%的学生是来自于我们海外的合作学校的。这些海外的学生进入到我们的上海大学MBA的课堂当中、教室当中、活动当中,跟我们的本土学生一起来上课、交流等等。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国际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这些都是从我们学生和项目的层面。另外,从我们中心的层面来说,其实我们从2013、2014年开始,就积极地参与一些国际的排名和认证的工作。国际排名比如我可以分享一下我们最新的2015年,我们是CNN  Expansion,它有一个全球的MBA排名,我们是排在第68位。

主持人:上升了4名。

许嘉:我们去年是72,今年上升了4位。它应该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有影响力的排名。在前100名的名单里,有三所中国院校在其中,我们是其中之一。

另外,有一个America Economia排名,2014年我们获得了第13位的排名。这个排名我们也觉得非常高,因为我们知道新加坡国立大学在31位,如果我没记得错的话。当然这些国际排名,不能够代表全部,不能够绝对地说我们做得非常好。但是可以从它的排名一些指数当中,可能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些优势的地方,也能够找到自己不断需要改善和进步的空间。在排名上面可以看到在国际化的项目设置也好,或者是课程设置,包括师资、学生这方面,相对是有一些优势在的。另外,比如像国内的一些排名,2014年我们是福布斯中国最具价值在职MBA排名的院校我们是第十位,项目是第十二位。它的一个参考的指标主要是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

不同的排名其实都有不同的侧重点,看这些排名,帮助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需要改进的空间在哪里。当然除了排名之外,另外一块就是我们的国际认证。国际认证这一块之所以要去参与,因为国际认证更加像是一个比较系统性的来评估你这个学校有没有达标,这样的一个评估体系。除了排名之外,我们觉得认证也是非常必要的一块工作。所以,我们现在像国际商学院比较知名的三大认证之一AACSB,我们现在是AACSB的会员。AMBA认证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一个阶段。包括我们也参与EQUIS的认证和排名当中去。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些排名和认证的工作,能够让更多国内、国外的人或者是院校、机构了解上海大学MBA,知道我们的一些特色,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未来能够吸引到更多优质的包括学生,包括师资,包括企业跟院校的合作。

主持人:您觉得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我们上海大学MBA项目跟之前相比,我们都有哪些提升?除了这些认证之外,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在全球继续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应该朝这个方向去做,你觉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努力的?

许嘉:其实您说得特别好,您提到如何在全球提升影响力。我们新十年的愿景就是走进世界、走进产业,成为有影响力的研究生商学院教育。我们也在努力地通过前面的两种方式,一种是走进世界,前面有介绍过。另外一个就是走进产业,来不断地提升我们这个项目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走进产业。除了国际化是我们的特色,其实我们企业的资源和活动也是我们上海大学MBA的特色之一。我们在过去十年累计了超过2000个个人和机构的企业资源,当中包括了比如说我们有累计超过35位企业高管担任我们的社会董事,241位企业的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企业老师担任我们的企业导师。迄今已经有可能超过300场讲座、论坛,或者是企业拜访等等形式,还有包括企业提供的比如实践类的项目等等。MBA教育离不开这些企业、社会的资源,而且它培养人的目标也是未来要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们今年提出了一个ECO的概念,我们的理念与特色的实现,我们十个工具具体的运作,其实都离不开来自ECO资源的支持。这个ECO其实E指的是education教育,C指的是community政府和社区,O指的是organization企业和机构。我们非常欢迎来自于ECO的资深人士,有的是专家,有的是高管,他们有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经验,能够带入到我们的项目当中来。

其实上周六刚刚举办2015年度社会董事跟企业导师的聘任仪式。今年我们一共有55位ECO的老师来担任我们的企业导师,当中有十位是非常资深的,来自我们社会董事。社会董事的意思是我们邀请一方面对我们的MBA项目非常了解和认同的企业家。另一方面,他们有非常丰富的社会、企业经验的人。他们结合他们自己的经验、资源,对我们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特工指导、建议和帮助。所以,这就是我们社会董事会建立的初衷。

另外一块,我们也是已经运行了十年的企业导师项目。我们每年会邀请一批来自不同行业的企业导师。因为我们主要是在上海地区,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导师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海外的,有上海、苏州、杭州的,也有北京的、广州的、深圳的、贵州的等等。包括也有海外的,比如像台湾、香港以及国外的国家和地区。我们希望能够组织这样的一个更多元的,来自于各个不同的行业和领域的企业导师。他们一方面可以跟我们的MBA学生组成一对一的交流形式,分享他们的经验也好,或者是人生的智慧也好。因为可能学生现在经历的是他们曾经经历过的东西,他们很多经验的分享是能够对学生是有所帮助的。这是一对一的关系。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欢迎他们每年到我们MBA的课堂当中、活动当中,去分享他们的一些企业管理经验,或者是他们人生的智慧等等,给到我们的学生。所以,不同的形式,形式可以很多样,但是我们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搭起这样一个桥梁,帮助到学生跟企业社会之间的交流。

主持人:在您的从业生涯当中,有没有一些让您印象比较深刻的学员,他从入学以来,经过我们教学理念的培养,经过我们行动学习的启发,他从入学到走出我们MBA课堂之后,经历了哪些蜕变?

许嘉:我们上周做企业活动的时候,刚好我们今年有一位新的企业导师,他是由我们的一位校友推荐的。这个校友是我们第二届MBA的毕业生,他是2005年入学的。他其实是山东青岛的一位考生,他当时报考到上海的时候,其实是放弃了另外一所也是非常好的学校的offer。他那天也特别聊到,他说他之所以选择上海大学的MBA,可能也是出于他对学校理念的认同。他当时就选择了上海大学MBA。到了MBA之后,他们那个班级的学生,到目前为止都发展得特别好,据我所知,我们有做过一个不完全的调查,他们那一届的学生平均年薪,在毕业三年以后大概翻了200%。而他们这个班级里面的学生,可能现在年薪都有在50、60万。当然这跟他们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同时他也特别提到了MBA的这段经历,可能对他的一些帮助。比如他说他当时从山东到上海的时候,当时觉得留不下来,觉得第一这不是他所熟悉的环境。第二,还没有看到自己竞争力的优势在哪里。第三,他也没有想好我到底未来的工作或者是行业的发展,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但是通过在MBA的学习阶段,跟老师管理上面、知识方面的交流,跟他自己的企业导的一些交流,以及同学之间,他们到现在为止,只要大家回上海,也都会聚一聚。同学之间有一些事业职场上新的情况也好,或者新的变化也好,大家也会互相聊一聊,给一些帮助和建议。通过一步一步的发展,他后来就留在上海了,在上海开始了他第二次的职业发展。他后来又去了深圳,现在也发展得非常好。之所以这次他会邀请他的老板作为我们的企业导师,一方面是他对于我们这个项目的认同。另一方面,他也觉得,当他在就读MBA的时候,他得到了来自企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他也希望在他毕业以后,能够推荐他的这些企业资源,帮助我们现在在读的这些同学。

除了他之外,比如我们的MBA学员推荐他的哥哥或妹妹,先生或太太,一起来就读MBA。我们也都非常感谢他们对我们的一些认同。

除此之外,我们其实也非常鼓励我们的MBA的学生,在他们毕业以后,一方面他们是可以有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和机会,欢迎他们回到学校里面来,我们会开放一些课程和活动,校友也可以来参与。比如说我们的海外学习之旅,我们已经有校友跟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台湾、香港、英国等等。同时有一些我们的讲座或者是论坛的活动,也会对我们的校友开放。

另一方面,我们非常鼓励校友能够回到学校来做贡献,我们叫“三捐”:第一,捐知识,他们可以作为上海大学本科生的校外导师。我们已经从2008年开始,累计有143位校友为我们上海大学来自四个学院的291个学生担任校外导师,每年暑假的时候也有一批来自于香港的各个学校的本科生,他们每年都有暑期到上海实习,实习的阶段也是会有我们MBA的学生担任他们的导师。这是一方面,等于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

另外一种形式,捐献机会。比如一些实习或者是就业的机会,给到我们MBA在读的学生,或者给到上海大学本科的学生。

第三个捐赠可能是捐赠资金或者是捐赠一些资源。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捐赠,我们都觉得是非常好的一种社会责任,或者是一种感恩的体现。

主持人:今天也非常感谢许老师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做客新浪访谈间,接受新浪网商学院频道的访问。我们也希望上海MBA未来能够发展得越来越好,能够帮助到越来越多的学员。

许嘉:谢谢主持人,也谢谢新浪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机会,也欢迎各位MBA的考生。


©Copyright 2004-2013 SHU MBA All Right Reserved.       Login In